龙子山桃香里的乡村振兴图景
—— 严家沟村与好润农场的甜蜜事业
晨雾漫过龙子山的沟壑时,严家沟村的桃林正苏醒。沾着露水的桃叶舒展着,将阳光折射成细碎的金斑,落在党支部书记严小华沾满泥土的胶鞋上。"这山场的土,攥一把能挤出蜜来。" 这位皮肤黝黑的中年人弯腰托起一颗红艳艳的桃子,果皮上的绒毛在晨光里轻轻颤动 —— 这便是严家沟村东南龙子山好润农场的招牌,一颗让全国食客惦记的 "龙子仙桃"。
山场里长出的 "金果果"
严家沟村坐落在北纬 35° 的优质果品黄金产区,村东南的龙子山海拔适中,独特的沙壤土透气性极佳。"咱这桃子甜,首先得感谢老祖宗留下的好山场。" 严小华指着漫山的桃林介绍,"但光靠天吃饭不行,得给老法子掺点新科技。"
在好润农场严家运的种植示范园里,物理防虫灯在桃林间规律闪烁,粘虫板像彩色的蝴蝶停驻枝头。"我们参照有机种植标准,用山泉水灌溉,连肥料都是腐熟的果树枝条和羊粪。" 严小华蹲下身拨开草丛,露出铺设整齐的滴灌管道,"2000 年我三进省农科院,把最适合龙子山气候的 ' 黄金脆 ' 品种引回来,现在每颗桃的糖度都能达到 14-16 度。"
这份用心让龙子山的桃子有了 "身份证"—— 果皮绯红如霞,缝合线匀称如描,咬开时脆响悦耳,汁水顺着指缝流淌,清甜中带着一丝山野的微酸。2023 年,莒南县选送的桃品种在山东农技杯晚熟桃大赛中斩获优质奖,而好润农场的样品因 "着色度超 85%、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领先" 获得专家特别评价,成为隐形的 "民间冠军"。
从山坳到全国的甜蜜速递
清晨四点的好润农场,销售车的引擎声打破了山坳的宁静。工人们正将分拣好的桃子套上软网,装箱、封条、贴单,每箱都印着 "龙子山" 的 logo。"这些是发往上海、广州的订单,最远能到新疆。" 严小华翻着手机上的物流信息,"现在全国 28 个省市都能尝到咱严家沟的桃,电商平台上最高单日销量突破 3000 单。"
为了让新鲜直达,村里联合邮政系统搭建了 "48 小时供应链":凌晨采摘的桃子经预冷处理,中午就能通过恒温车运抵县城集散中心,次日便可出现在各大城市的生鲜柜台。"去年有个杭州客户吃完专门打电话来,说从没吃过这么有 ' 山味儿 ' 的桃。" 严小华笑得眼角起了皱纹,"这就是龙子山的底气 —— 不打蜡、不催熟,每颗都带着阳光和山风的印记。"
产业的红火让村民们尝到了甜头。在村合作社的带动下,严家沟村发展桃树种植 500 余亩,带动 30 多户农户参与管理,人均年增收超 8000 元。65 岁的严大爷算过一笔账:"以前种玉米一年到头忙下来,亩收入不足千元;现在托管给农场种桃,年底分红加务工收入,能拿到三万多。"
桃树下的乡村新图景
"龙子山的传说你听过吗?" 严小华站在山顶的观景台,指着远处的云雾说,"老辈人讲,这里曾有龙栖居,山泉水就是龙涎,所以种出来的果子特别甜。" 如今,这个传说有了新注脚 —— 村里正在打造 "桃林观光 + 民俗体验" 的乡村旅游线路,让游客不仅能带走桃子,更能带走乡愁。
在严小华的规划里,好润农场不只是种植基地,更是乡村振兴的支点。"下一步我们要建果酱加工厂,搞桃树认养,再把闲置农房改造成民宿。" 他指着正在建设的玻璃温室,"冬天也能让城里人来摘桃、做桃酱,体验咱农村的生活。"
采访结束时,夕阳为龙子山镀上金边,桃林里传来阵阵欢笑声。一群孩子举着刚摘的桃子跑过,汁水溅在脸颊上像小小的霞光。严小华望着这一幕,眼里的光比夕阳更亮:"你看,龙子山的土能养桃,更能养人。这甜蜜的事业,才刚开头呢。" (文 / 庄建伟)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