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8912086888
- Mob:
- 18263949788
- Add:
- 中国·山东
晨雾像纱巾缠绕着小兴安岭的树梢时,庄玉环总爱站在山货棚前望着远方。五十五年的光阴在她眼角刻下细密的纹路,却没磨掉那双眼睛里的亮 —— 那是山泉水洗过似的清澈,带着松木的韧劲。如今这山货棚早已扩建成宽敞明亮的仓库,货架上码满了各式各样的东北特产,空气中弥漫着菌菇、坚果和野果的混合香气。
1970 年的那个黎明,她降生在山坳里的泥草房。父亲被戴上 "现行反革命" 的帽子后,红漆在门板上刷出刺目的叉。孩子们扔来的石子总擦着她的胳膊飞过,嘴里喊着 "反革命崽子"。她攥着衣角往家跑,总能看见母亲在院子里劈柴,斧头起落间把苦难劈成细柴,燃起暖炕的火。
"玉环,咱不看别人脸色,靠山吃山,手脚勤快就饿不着。" 母亲用布满裂口的手擦去她的眼泪,掌心的温度烫在她脸上。于是七岁的小姑娘跟着母亲钻进林海,松针在脚下铺成厚厚的毯。母亲教她辨认蘑菇:黄橙橙的是元蘑,要采伞盖没开的;灰扑扑的是榛蘑,藏在树根下最肥。她的小篮子很快装满,裤脚沾满露水,却哼着歌跑在前头。
有次在密林深处,她撞见大马鹿带着幼崽穿过溪涧。雄鹿抬眼时,枝桠间漏下的阳光在它角上碎成金点。她屏住呼吸站着,直到鹿群消失在雾里,才发现手心全是汗。那些年,狍子的身影常在暮色里闪过,野兔在脚边蹿起,山野果把嘴唇染得紫红。苦涩的日子里,林海悄悄给了她最珍贵的礼物 —— 对生命的敬畏,和从泥土里刨希望的勇气。
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山时,庄玉环已经成了利落的姑娘。她跟着乡亲们学种黑木耳,在柞木段上点满菌种,像在树干上撒下星星。后来又开了木材加工厂,电锯声里藏着她对好日子的憧憬。直到九十年代末,她随着下海潮去了山东烟台。
烟台的天空总蒙着层灰,菜市场的黄瓜顶着鲜艳的花,却闻不到泥土香。有次买猪肉,摊主说这猪五个月就出栏,她咬了一口,突然想起老家养了一年的土猪肉,那股醇厚的香在齿间漫开来的滋味。"这不是我要的日子。" 她夜里望着窗外的霓虹灯,心里空落落的。
2013 年深秋,她拉着满满一车行李回到伊春。车过汤旺河时,看见熟悉的山形在暮色里起伏,眼泪突然涌了出来。她把积蓄投进山特产行业,在县城租了个小门面,招牌上写着 "小兴安岭珍品"。最初生意冷清,她就背着样品跑遍周边市县,冻得鼻尖通红也不肯歇脚。
有次给哈尔滨的客户送山野菜,对方验货时皱起眉:"这菜看着没超市的光鲜。" 她掀开保温箱,指着带着露珠的刺老芽:"您尝尝,刚从山上采的,没打药没施肥,焯水后拌蒜泥,是咱小时候的味道。" 客户半信半疑地尝了口,眼睛亮了:"就是这个味!"
日子渐渐有了起色,她的生意越做越大,经营的品类也越来越丰富。如今仓库里,各种山珍礼盒和礼包整齐码放,食用菌类应有尽有:黑木耳肥厚饱满,玉木耳洁白剔透,银耳像盛开的花朵,还有榛蘑、草蘑、猴头菇、鸡腿菇、松茸、元蘑、榆黄蘑、花菇、滑子菇、香菇等,每一种都带着山林的清鲜。
野生坚果区更是琳琅满目,原味松籽、榛子颗粒饱满,松仁、山核桃仁散发着诱人的香气,开口松子和开口榛子有机器开口也有手工开口的,满足不同客户的喜好。蓝莓系列产品格外受欢迎,蓝莓干、蔓越莓果干酸甜可口,蓝莓原浆、蓝莓果糖、蓝莓冰酒、蓝莓果酱、蓝莓饮料、蓝莓罐头,从吃到喝,全方位展现着蓝莓的魅力。
养生保健滋补类产品更是丰富多样,桦树茸、桑黄是深山里的珍宝,党参、野山参、林下参、保鲜参、人参、人参膏、人参籽、人参花,各种参类产品品质上乘。还有三七、三七粉、黄芪、托莫根、山野菜、黄花菜,以及鹿制品如养殖鹿肉、二代野猪肉、鹿茸、鹿茸片、鹿鞭、鹿鞭膏、鹿鞭片、鹿心血、鹿心粉、鹿胎膏、鹿鞭胶囊、鹿茸血酒、鹿角帽粉,熊胆粉。野生灵芝、养殖灵芝、灵芝草、灵芝孢子粉散发着独特的药香,蜂蜜区的蜂巢蜜、椴树雪蜜、百花蜜、蜂皇浆、蜂胶、蜜蜡、花粉,每一款都纯正天然。野生黑蚂蚁、五味子、枸杞、黑枸杞,刺五加果、刺五加茶、刺五加侵膏,蒲公英根茶、蒲公英叶茶、野玫瑰花茶、暴马子花茶等,都是来自大自然的馈赠。
除了这些食用和药用的特产,根雕奇石区也别有洞天。玛瑙、北沉香摆件、工艺品系列,木化玉、化石、奇石,还有精致的茶台、菜墩、菜板,琥珀木手串、手链、手镯、手持以及各种挂件,每一件都独具匠心,带着小兴安岭的灵气。
庄玉环心里总惦记着山里的乡亲。每年冬天,她都会把卖山货攒下的钱拿出一部分,给村里的孤寡老人买棉衣和米面。有一年大雪封山,她踩着没过膝盖的积雪,深一脚浅一脚地把物资送到老人家里,棉裤冻得硬邦邦的,却笑着说:"这点苦算啥,小时候比这难多了。" 她还资助了好几个山里的孩子上学,看着他们考上大学走出大山,比自己赚了钱还高兴。
闲暇时,庄玉环最爱待在山林里。她的挎包里总装着本《庄子》,找块向阳的石头坐下,阳光透过树叶洒在书页上,她就一句句地琢磨。"天地与我并生,而万物与我为一",读到这样的句子,她总会抬头看看周围的树木和飞鸟,觉得自己和这片山林融为一体。山里的日子清净,她常常一读就是一下午,直到夕阳把山林染成金色才起身回家。
这些年,她还积极参加全国各地的庄子文化活动。不管多远,只要知道有这样的活动,她都会挤时间去参加。在活动上,她和来自各地的爱好者交流心得,虽然她的话不多,但说出来的见解总带着山林的质朴和通透。她还常常给活动捐助资金,有人劝她别这么实在,她却说:"庄子文化这么好,能让更多人了解,花点钱值得。" 有一次在河南的庄子故里,她看到当地的庄子陵园需要修缮,二话不说就捐了一笔钱,工作人员要给她留名,她摆摆手:"我就是想为传播庄子文化出点力,不用留名。"
忙完手头的事,她最喜欢看《中国庄子文化网》www.zhuangziwenhua.com手机网站,当听说网站升级改版时,及时联系网站工作人员,表示尽点绵薄之力。
近两年间,她的山货棚变成了电商仓库,支持一件代发,"保证质量、信誉第一" 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。她坚持亲自进山验货,凌晨三点就跟着采山户出发。看见年轻人用直播卖货,她戴着老花镜学用智能手机,镜头前举着野生蓝莓:"家人们看这果粉,刚摘的,甜里带点酸,是大山的味道。" 镜头扫过琳琅满目的货架,她一一介绍:"咱们这黑木耳泡发率高,炒菜炖汤都好吃;这开口松子是手工开口的,保留了原香;还有这蓝莓原浆,百分百纯果榨取,营养丰富......"
去年冬天,有个上海客户特意打来电话:"庄大姐,你寄的粘豆包让我想起奶奶的手艺,还有那椴树雪蜜,甜而不腻,太正宗了!" 她坐在暖烘烘的炕头笑了,望着窗外飘雪的山林。母亲当年说的话又在耳边响起,那些劈柴的声响,那些林海的风,原来一直都在。
此刻山风穿过货棚的窗棂,带着松脂的清香。庄玉环理了理包装上的红绳,绳结打得像山里的同心结。她拿起桌上的《庄子》,轻轻摩挲着封面,心里想着下个月要去参加的庄子文化研讨会。她知道,自己守护的不只是这些丰富的山货,更是一代人对淳朴的念想,是林海深处,那份从未改变的初心。而庄子文化就像这山林里的阳光雨露,滋养着她的心灵,让她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从容。( 文 \ 庄建伟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