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> 庄子注解
导航菜单

18912086888

Mob:
18263949788
Add:
中国·山东

泗水闲人· 在逆向思维里遇见思想的光泽 ——读庄勇《庄子十八观》之“求异观”

点击:发布日期:2025/8/15


初读庄勇《庄子十八观》中关于“求异观”的阐述,仿佛在一片既定的思维平原上,突然望见一座异峰突起的山峦。庄子的逆向思维,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刻意颠覆,而是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,剖开世俗观念的外壳,让我们看见事物本质那层被忽略的光泽。

徐渭说“高书不入俗眼”,这话用在庄子身上再合适不过。当世人都在追求“有用”的价值时,庄子却蹲下身来,拍拍那棵被木匠嫌弃的樗树说:“你看,不成材才是你的福气。”这让我想起现代社会里那些“成功学”泛滥的日子,人人都在拼命把自己打磨成符合某种“标准”的器具,却忘了“无用之用”可能藏着生命最本真的自由。就像城市里的行道树,人们只看见它是否整齐美观,却很少想过它作为一棵树本身的存在意义——它的年轮记录着时光,它的枝叶为鸟儿提供栖息地,这难道不是另一种“有用”吗?

庄子对死亡的态度更让我震撼。妻子去世,他不悲反歌,这在常人看来简直“另类”到不可思议。但细想之下,我们对死亡的恐惧,多少是源于对“生”的执着和对“分离”的抗拒。庄子却站在“道”的高度,把死亡看作生命回归自然的必然过程。就像秋天的叶子从树上飘落,不是生命的终结,而是化作春泥滋养万物的开始。这种豁达,让我想起疫情期间那些关于生命的思考:当我们被困在方寸之间时,是否也像庄子一样,重新审视过“生”与“死”的边界?

“相濡以沫,不如相忘于江湖”这句话,曾被多少人误解为对感情的淡漠。但在庄子的“求异观”里,这其实是对“爱”的另一种诠释——真正的爱,不是用情感的绳索将彼此捆绑,而是给对方追寻广阔天地的自由。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里那些“以爱为名”的控制:父母对孩子人生选择的干涉,恋人之间对彼此社交圈的限制,不都是打着“爱”的旗号在实施捆绑吗?庄子的“相忘之爱”,其实是在告诉我们:爱不是占有,而是成全。

读完此“观”,我忽然意识到,庄子的“求异观”不是要我们刻意与世俗为敌,而是提醒我们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。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,我们每天被无数“既定观念”冲刷着:成功就该买房买车,幸福就该家庭圆满……但庄子用他的逆向思维告诉我们:不妨停下来,问问自己——这些所谓的“标准”,真的是我内心认同的吗?就像那棵被木匠嫌弃的樗树,在庄子眼里,它的“无用”恰恰成就了它的“大用”——免于被砍伐,得以尽享天年。

或许,“求异”的本质,不是追求与众不同的表象,而是敢于突破思维的枷锁,去看见事物多面的可能性。当我们学会用逆向思维去观察生活时,也许会发现:那些被我们忽略的“无用”之物,那些被我们视为“另类”的活法,恰恰藏着生命最本真的智慧。这大概就是庄子“求异观”留给我们的启示:在看似“反常”的思考里,往往藏着通往“真常”的路径。

最后,调寄《西江月》为此“观”作结:

惯看世人逐利,独怜樗木称奇。鼓盆而泣叹归期,勘破死生真谛。

相忘江湖情重,何须濡沫相依。思维逆处见幽微,打破千年陈蔽。



海克忠,笔名:泗水闲人,1955年11月生。中共党员。江苏宿迁泗阳人。退休前系媒体人。现居南通市崇川区。《中华诗词学会》会员、《中华精短文学学会》会员、签约作家;《西部文学》签约作家;《小渔村诗词曲赋学院》总评阅。作品散见《中国作家网》、《西部文学》、《中华精短文学》等刊物。


  • 手机网站

  • 扫一扫微信聊

中国庄子文化网

地址:山东·济南

备案号:鲁ICP备2022025398号鲁公网安备 37132702371551号 临沂网站建设